為什麼需要堅持長期投資?

2023 年 4 月 12 日

Chen Gin

對於經歷了2022年股票與債券齊跌,2023年至今又接連遇上矽谷銀行、瑞士信貸爆雷的投資人,他們可能會好奇究竟要堅持投資多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報酬?

下跌多久才會恢復?

表1根據1990年至2022年各資產類別的歷史資料,統計從單月下跌開始至恢復的平均恢復期間,以及最長恢復期間(即該資產類別自下跌開始到完全恢復花費最久的期間)。可以發現大型成長股票受到極端事件的影響較大,其最長恢復期間發生在2000年網路泡沫之後,直到13年後才完全恢復。短期債券造成的損失通常會在較短的時間恢復(平均恢復期間約為4個月)。相較之下,以全球資產配置的方式進行投資表現更為穩健,平均恢復期間約為半年,最長恢復期間僅為5.3年。

投資應該持有多長時間?

表2計算各資產類別持有期間從1年到10年的損失比率,以衡量各資產類別在不同持有期間的損失風險。以大型混合股票為例,若投資僅一年,約有21%的可能投資結果是損失的。損失比率隨著持有期間延長而降低,從一年期間的21%下降到十年期間的9%。值得注意的是,股票型資產的損失比率在持有6-7年逐年下降後又上升,這反映橫跨2000年至2008年期間,經歷網際網路泡沫以及次貸危機最差的報酬表現。相較之下,採用全球資產配置表現較佳,其關鍵在於債券在上述金融危機提供了良好保障。根據歷史經驗,以全球資產配置持有6年以上100%投資結果都是正報酬。

資産配置的長期投資報酬

表3展示以不同股債比例進行全球資産配置持有5年的年化報酬率表現。以不同股債比例進行配置在表現較差的情況下,能產生3.7%至4.9%的年化報酬;在一般情況下,資產配置約能産生5.5%至8.5%的年化報酬,充分展現多元配置的長期投資效益。

對投資人的啟示

回到本文一開始的問題:堅持投資多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正報酬?答案取決於投資的方式。根據過往統計結果,採用股票進行投資雖然期望報酬高,但是以高波動作為代價,在極端情況下有可能投資長達10年仍然是負報酬;相較之下,採用資產配置恢復正報酬的平均期間較短,且即使在市場較差情況下,堅持5年也能產生一定的正報酬。至於投資人應該採用怎麼樣的股債比例最為合適,主要取決於投資目標,以及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。總體而言,投資需要承擔一定的市場風險,理性的投資人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,選擇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方式堅持長期投資。

各資產類別與資產配置相關統計數據